近年来,我国轴承产业在多个高端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在一些关键方向上仍面临技术瓶颈,整体发展呈现出“部分领先、高端待突破”的特点。
部分领域取得突破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
在轨道交通领域,国内企业实现了高铁轮对轴承的技术突破。洛阳轴承研究所联合科研机构研发的自润滑轴承,可在120℃高温下稳定运行,台架试验累计行驶30万公里,磨损量控制在0.1毫米以内,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在汽车电机领域,人本集团开发的轴承dn值达到180万,超越了部分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。此外,瓦房店轴承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配套的主轴轴承,经海外地铁项目验证,使用寿命超过1万小时,具备了全球竞争力。
高端领域仍面临技术瓶颈
然而,在大功率风电和精密减速器等高端领域,国产化程度仍然较低。6兆瓦以上风电机组的主轴轴承,国产占比不足15%,核心工艺受制于国外专利封锁,尤其是液体金属渗透淬火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掌握。在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轴承方面,日本企业可实现0.08毫米壁厚加工,而国内材料抗弯强度仍有约30%的差距,尚无完全对标的产品。
国内企业加速技术储备
面对差距,国内企业正在加速技术储备。哈尔滨轴承研发的陶瓷涂层技术,使轴承耐温能力提升了200℃,已在航空发动机测试中验证了可行性。天马轴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注塑成型保持架,不仅减轻了重量,还降低了制造成本约40%。
国产轴承的发展现状
当前,国产轴承已非整体落后,部分领域已具备领先能力。例如,在高铁轮对轴承、汽车电机轴承和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主轴轴承等方面,国内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,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然而,在大功率风电轴承和精密减速器用轴承等高端领域,国产化程度仍然较低,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仍受制于国外专利封锁。国内企业虽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领先,但在高端领域的技术瓶颈仍然存在,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,突破关键技术,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。
未来展望
认清优势与短板,有助于资源的精准投入,推动高端零部件逐步实现自主可控。国内企业在部分领域的技术突破,为国产轴承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,国产轴承有望在更多高端领域实现突破,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。
文章来源:asiabearing轴承展
2026年广州国际轴承展览会即将于2026年3月4日-6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。展会更多资讯及预订展位,详情请登陆官网 :广州国际轴承展览会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,转载请注明。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,请联络本网站,联系方式:020-38217916;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。 |